首先要说的是,三月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鬼节。鬼节通常指的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举行各种仪式来安抚鬼魂的日子。虽然在江淮一带,尤其以信阳、阜阳、淮南为代表,将三月三与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四大鬼节;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三月三本质与主要庆祝内容并不以祭祀亡灵为主。
三月三即上巳节,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求子活动,是春天里庆祝新生和净化的时刻,带有一定的巫术与原始宗教色彩;最初是水神祭祀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平安。汉代以后逐渐带有娱乐性质,扩展了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节日活动;尤其是王羲之《兰亭序》中描述的兰亭雅集,更是将上巳节的文化韵味推向了高峰。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三月三还有着情人节、女儿节等多重文化意义,比如壮族的歌圩节是青年男女对歌、恋爱的节日。三月三的这些习俗都与祭祀鬼魂、超度亡灵等鬼节的主题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