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将七夕节直接定义为情人节是现代文化的一种解读。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两位恋人一年一度在银河相会的情景,因此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意义;不过从历史和文化传统来看,七夕节主要是女性向织女祈求智慧和巧艺的节日,强调的是技艺和婚姻的幸福,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先秦时期民间便流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因为两人故事带有的悲剧色彩,因此这一时期七夕节被视为凶时恶日。关于七夕节的具体起源不同学者各执己见,不过基本共识是大致在汉代才完全成型并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相传七夕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民间一个被称为七姐的织女,织女被民众视为纺织女神,所以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技艺。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清中期后,传统七夕节开始由盛转衰。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七夕节逐步现代化并被潜移默化地打上了“中式情人节”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