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出柜一词是英文“Coming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译,原本意为从柜子里出来,比喻那些原本隐藏自己真实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人,选择勇敢地向家人、朋友或公众宣布自己的真实身份。时至今日,出柜一词的用法也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中,比如失聪者、自闭症等患有从外部特征无法鉴别其生理缺陷的人群选择出柜向人们展示身份。
出柜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同性恋者长期遭受的排斥、偏见和歧视有关。在过去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被视为异类,他们的性取向被认为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像“橱柜里的骷髅”,那些隐藏自己身份的人被比喻为“躲在衣橱里的人”,而当他们勇敢地向家人、朋友等宣告自己的性取向时,便被称为出柜,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出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心理准备、社会环境的考量以及对可能后果的评估;这一过程对于个体而言,既是自我认同的探索和确认,也是对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直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