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鸡肋一词原本是指鸡的肋骨,吃起来肉不多,扔了又可惜;在网络语境中被用来形容某样东西或事情本身的价值、意义不大,不能带来很大的收益或满足感,但又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丢弃或放弃又会觉得有些不舍或可惜,这一表达生动地捕捉了人们在面对某些选择时的矛盾心理。
鸡肋一词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在与刘备对峙时,夜间口令为“鸡肋”;杨修听到后,便开始收拾行装,众人问其原因,杨修说:“夫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后来人们就用鸡肋来形容类似这种进退两难、让人纠结的事物。在日常对话和网络交流中,鸡肋常用来调侃那些性价比不高、功能鸡肋的产品,或是那些耗时耗力但收获甚微的任务;比如一款应用功能繁多但真正实用的很少,或者是一个长期未完成的计划,既没有明显的进展,又因为已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放弃,这些都可以被形容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