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打酱油一词原本指的是过去人们拿着容器到商店购买散装酱油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酱油逐渐转变为表达个人对某事的不关心或置身事外的态度,相当于“路过”或“与我无关”;反映了网民在面对不感兴趣或不想评论的话题时的一种幽默而轻松的回避方式。打酱油一词也象征着一种社会现象,即在公共讨论中保持低调,避免卷入争议,体现了“明哲保身”的网络社交策略。
打酱油这一语义的转变始于2008年,当时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采访市民对“艳照门”事件的看法,一位受访者以一句“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作为回应,迅速在网络上爆红,自此打酱油一词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网络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酱油不仅限于表达不关心,还衍生出了更多含义;在特定的情境下,打酱油可以指代那些在团队或项目中不起眼、只是象征性参与的成员,或是形容某人在某领域的表现平平,没有突出贡献。此外,酱油党、酱油族等衍生词汇的出现,也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网络语言的社群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