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正门是午门。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沿用了从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五凤楼之名。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午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午门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一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九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十三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以至于在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